显卡有必要跑3dmark吗
IntelCPU高频率下开AVX将很难过测,而极限测试中主板VRM温度超过100度也是吃饭喝水。
2666MHz的双通道内存,读取速率大概在30000MB/s左右(频率提高和时序降低都可以提升)。
测试上百G,缓外掉速正常,只要不是一开始就崩了就没问题。该软件还能看到硬盘通电、写入容量等信息(不过这些东西可以清零)。
拿到新电脑、新显卡,就算外观包装等各方面检查都没有问题(你们知道如何检查吗?不会的话下次教),再对硬件进行测试一下也是
测显卡用3dmark还是甜甜圈
由于能耗比低,A卡可谓被N卡打得趴在地上吐血,然而,谁都没有想到,AMD竟然在装死,四年前就秘密开发RDNA架构,RDNA相比GCN5.0,性能提升14%的同时功耗降低23%,能耗比提升达到了50%,要知道老一代的GCN架构,从1.0到4.0共计三代,同频性能一共只提升了15%。要一次性提升50%,只有质变才能达到这么大的量变。
极速空间显卡天梯图更多的是以跑分为基础进行统计,但在实际游戏中,跑分差距不大的核显和NVidia独显对比,会发现独显要快很多。
例如:GTX960,流处理器为1024个,而GTX960M流处理器只有640个,频率也要低一些,由于笔记本的散热远不及台式机,这也是无奈之举,只有缩水才能降低功耗,控制住温度。由于规格缩水太多,很多人都知道“多个M性能砍一半”这句话。
站长决定,从V9开始,对所有型号要给予公平的待遇,放弃了FS和PR,把TS作为唯一指标,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地反应任意两个型号的光栅化性能比值。
3DMARKTimeSpy排行榜
AMD显卡有一项特色,新架构出来后,由于初期驱动不给力,性能表现通常比较“拉跨”,以前甚至出现过新驱动提升超过15%的奇迹,而英伟达的新驱动肯定也有提升,但幅度没这么大。
不管什么牌子的主机、笔记本,如果只写了“2G独显”,没有写具体型号,100%是低档显卡。(注意我的用词,100%,如果不是100%可以在下面留言告知我)为什么不写出来,是不好意思写,怕别人知道了型号,不懂的人知道了型号,然后去问朋友,再然后就不会买了。
例如:MX230独显,理论上只比IrisplusG7、Vega10等高15%,但在一些游戏中要快30~100%。DOTA2,MX230在1080P+高画质可跑60帧,换成核显只有30帧,其主要原因有三:
在预算有限且以玩大型3D游戏为主,可以采用上面类似上面的较低的CPU+较高的独显组合,这样在玩大型3D单机游戏全开特效时候,比用较高的CPU+较低的显卡速度更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