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最有名的步行街在哪里
由于发音的关系,有人把“惠仁街”叫成“毁人街”。惠仁街上的商户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吉利,一致要求另取一街名。1916年,前清举人、惠仁街主要的房产业主刘帮骥和几位富商议定,取“德化育人”之意,定名德化街,并沿用至今。
说起街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在这条商业街里,“谭记棉花商行”的谭掌柜经常慷慨接济乞讨的老人。后来,就在商行旁边设了一个“祈寿堂”。
1901年3月,郑州车站建成。当时苑陵街以北叫“惠仁街”,“惠仁街”就是德化街的前身。1905年,郑州辟为商埠之后,这里开始形成街道雏形。因为临近火车站,惠仁街逐渐成为各方商旅的中转地和附近各县货物的集散地。后来旅栈、货栈等相继出现,老城中一些较大的商号也陆续迁到这里。
1927年6月冯玉祥第二次督豫,多次在此操场召开各种会议及群众*。由于郑州在卢汉铁路和汴洛铁路相继通车后开设商埠,不少商户和居民争相在离车站不远的原第八混成旅操场附近安营扎寨、经商和做小买卖,店铺林立,逐渐形成街道,因原地址是个大操场,所以叫操场街。
南昌中山路步行街
2000年8月,市*下发文件批复,正式立项建设德化商业步行街。总投资约1.76亿元的德化商业步行街于2002年12月底正式开街。新的德化街集商业、娱乐、休闲、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高品位、高档次步行街。虽然历经百年,德化街的'商业宝地’地位不曾改变,而地铁时代的开启,让德化街优势更为突出。
1946年,根据郑县*的规划,由绥靖公署工兵八团施工,将大同路改建为水泥混凝土结构路面,这是郑州第一条具有现代“高级路面”的道路。
据史料记载,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期间,在七八月间,从郑州西北部开始修建碧沙岗公路,这是冯部驻军在郑州修建的第一条公路。之后,碧沙岗公路成了郑州西部通往火车站的一条平坦大道。
清朝末年,福寿街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凉旷野。自1904年开始,随着两大铁路相继在郑州交会,各地货物大都以此为集散地,特别是车站附近的棉花商行雨后春笋般多起来。使这一片荒凉之地很快被开发成商贸区,地皮迅速被商贾们定购一空。从南向北,盖起许多棉花商行、饭店、客栈、酒店、南北货、杂货店铺、货栈、盐店等商铺,形成商业性街道。
郑州商业街比较繁华的地方
现在的北闸口街,路北是金水河滨河公园绿地,南边建有办公楼、居民住宅楼、饭店、超市还有宠物商店和宠物*。已是一条从西到东下穿京广、陇海铁路客运线,连接沿河街,通往铭功路、太康路、解放路、金水路、南阳路的一条交通繁忙通道。
现在操场街是郑州市著名的商业闹市区。该街被拓宽至15米,柏油路面,双向人行道各6米宽。位于郑州火车站东南,从一马路起,东边连接连接菜市街,路南侧就是著名的银基商贸城,而在路北边则是恒泰服装广场、金城服饰广场。
为保证安全,铁路部门在道口处安装了栏木,当火车通过时,将栏木放下,关闭道口。旧时,当地市民把道口称作闸口,1979年整顿街道时,将位于北闸口的二道街延伸到北站编组站铁路道口东侧。为保留一个带有铁路烙印的地名,尊重群众习惯,故将铁工里以西的西闸口延长到京广北路桥头,因位于铁工里以北,故改叫北闸口街,沿用至今。
成于上世纪20年代。民国初期,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第八混成旅,驻防郑州现操场街一带,旅部设在现群众影剧院附近,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该旅在这里清除杂草、填沟平地,修成一块平坦的大操场,专供第八混成旅操练和*使用,是郑州当时唯一的一个较大的军事操场。
评论列表